麻豆a片

麻豆a片

国有企业如何实现义利兼顾

发布时间:2025-09-11

双重目的公司(DPC)是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,旨在兼顾“义”(社会目标)和“利”(财务目标),以应对气候变化、生物多样性丧失、社会不平等等社会和环境挑战。DPC有望为工商企业长期存在的矛盾问题提供可持续且有效的解决方案,但追求双重目标可能会导致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发生冲突,并导致 DPC 在“义”“利”权衡方面陷入困境。现有研究虽然认识到了权衡的存在,但尚未充分探究这些权衡的异质性及其前因。

针对上述研究局限,麻豆a片 企业管理系教授王凤彬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郭长伟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陈建勋、美国麻省大学洛厄尔分校副教授孙黎合作了文章“Financial/Social Trade-Offs in Dual-Purpose Companies”,发表在国际管理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上。

该研究从构型视角出发,假设不同的治理安排和组织能力组合会导致不同的“义”“利”权衡情况,并创新性地识别了权衡缓解和权衡强化两种情况,并将权衡区分为两个方向:“义”主导和“利”主导。在研究情境上,该研究首次提出将国有企业作为DPC的一种独特形式,并对一家中国国有企业集团旗下的46家子公司进行了质性分析与fsQCA 分析。研究发现,存在三种“义”“利”兼顾的模式,分别是(1)综合治理模式:综合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以缓解双重目标分歧;(2)以未来为中心的治理模式:扩展组织的时间范围以促进双重目标共存;(3)均衡配置模式:通过分离多个业务部门以兼顾潜在冲突的双重目标。同时,研究也解释了两种导致“义”主导的模式和一种导致“利”主导的模式。

对“义”“利”之辩上,诸子百家有不同的答案。例如,程颐说:“义者,利之本也;利者,义之和也。”该研究从四个方面不仅为西方的DPC的相关文献做出了贡献,也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传统哲学中“义”“利”冲突矛盾陷阱与合一思想的现代应用。首先,考察了不同的双重目标权衡强度,回应了对权衡异质性进行更多实证研究的呼吁。其次,发展了一种构型理论,揭示了治理与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,从而对权衡的管理提供更全面理解。第三,超越了目前仅限于社会企业等“天然DPC”的观点,将注意力转向作为DPC过渡形式的国有企业,后者可能面临更激烈的财务目标与社会目标权衡。最后,提出了一种新的操作化方法来测量权衡强度,将结果变量区分为三种情景,形成了方法论上的贡献。

总之,中国哲学的“义”“利”矛盾之辩,至今仍影响中国社会与商业文化。企业经营不仅要追求财务绩效(利),还强调社会责任与正义(义)。该论文延续中国矛盾思维遗产,希望为当代商界强化CSR(企业社会责任)与ESG(自然环境-社会-治理)建立文化根基。


已发表文章:

Wang, F., Guo, C., Chen, J. and Sun, S.L. (2025), Financial/Social Trade-Offs in Dual-Purpose Companies. 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.

官方微信 麻豆a片 86-10-82509171 [email protected]

©麻豆a片-台湾a片麻豆|线上看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6828号-1